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自制食品并不总是那么美好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

2020-10-15 14:11:39来源:科普中国  

如今很多人都担心外面吃得不够安全,而选择在家里自己做,尤其是一些自制食品,在保证食材健康、干净的同时,家庭氛围也更加浓厚。

然而,自制食品并不总是那么美好,近日就发生了一起令人悲痛的食物中毒事件。

10月5日,“酸汤子”中毒事件引发全网关注,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12人家庭聚餐,9人发生食物中毒,致使8人死亡。唯一的幸存者也“99%的肝脏都已经损坏了”。

此事件的源头食品就是“自制酸汤子”,“酸汤子”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一种面条状的主食。据报道,该食物在冰箱中冷冻了将近一年。

经流行病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,在玉米面中(酸汤子的制作原料)检出了高浓度“米酵菌酸”,而且在患者的胃液当中也同时检出。该事件最终被定性为“由椰毒假单胞菌(又名椰酵假单胞菌)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”,罪魁祸首并不是之前所报道的黄曲霉毒素。

对此,很多人疑惑“米酵菌酸”又是什么毒素?哪些食物更容易发生此类中毒?接下来,就为大家科普一下。

为什么“椰毒假单胞菌”会引起食物中毒?

对人们来讲,“椰酵假单胞菌”其实并不是很陌生,之前的很多食物中毒事件(河粉食物中毒事件等)都是因它而生。

椰酵假单胞菌是一种细菌,它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“米酵菌毒素”,摄入毒素后即会诱发食物中毒,“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事件”多发生在夏秋两季,由于此时温度不稳定(时冷时热),温度恰好符合椰酵假单胞菌最适繁殖条件。

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毒素来源,其实是由于土壤中含有椰酵假单胞菌,然后它可能会随着加工原料进入到食品当中(污染食品),之后再经过符合细菌生长条件(温度、湿度)的存放最终产生米酵菌酸,从而才会导致中毒。

中毒反应(危害)不容小觑

椰酵假单胞菌是一种需要我们去重视的细菌,它所产生的“米酵菌毒素”所导致的食物中毒反应发病急促,中毒症状与一般类型的食物中毒症状类似,轻微中毒时会表现出上腹不适、恶心、呕吐、无力、头晕等症状,严重时会出现皮下出血、血尿、肝肿大、意识不清、抽搐、甚至死亡等后果。

但注意,米酵菌酸是一种“很强悍的毒素”,它的耐热性很强,一般在120℃的高温环境下处理1小时仍然会保留毒性。

三类食品更容易发生此类中毒

一、谷类发酵食品

发酵玉米面、玉米淀粉、糍粑、发酵糯小米等谷类食物。

二、薯类食品

甘薯面、马铃薯粉条、山芋淀粉等食物。

三、已经变质的木耳和银耳。

日常生活该如何预防?

自制“谷类发酵食品”要谨慎:

自家制作谷类食品,原料的选择要谨慎细心,特别是选择玉米等谷物原料时,请选择质地均匀、没有哈喇味、不存在霉变问题的谷物。

在浸泡谷类食品的过程中更要及时换水。

储藏谷类食品的过程中要做好“通风、防潮和防晒工作”,合理储存。

当然,为了降低椰酵假单胞菌污染食物的风险,整个加工过程应该严格避免谷物食品直接接触土壤。

选购靠谱的“米粉类食品”

选购米粉类食品,应该细心识别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给自己留出“充足的品鉴时间”,“现吃现买”是基本原则(最好可以做到)。

购买食品看外观。安全、靠谱的食品一定是色泽正常、外形规则且没有霉变的食品。当你不小心吃到有油脂酸败等异味的米粉类食品时,应立即将其吐掉,从根本上降低食物中毒的侵袭风险。

如果一次性吃不完买回来的米粉、河粉,剩余部分应立即妥善放入冰箱储存,并“提速”吃完。

吃木耳和银耳时多留心

虽然木耳和银耳很家常,但在食用的过程中也不可掉以轻心。

坚决不吃那些自采的鲜木耳或者鲜银耳。新鲜木耳含有天然物质,保存不当容易产生细菌。刚采摘的银耳含有一种有毒物质,隔夜的银耳会产生有害物质,易引起腹泻、食物中毒等问题。

买木耳(银耳)要到有资质的农贸市场或者大型超市。木耳和银耳一旦发霉变质,应立即扔掉,降低中毒风险。

吃木耳(银耳)之前必须要清洗干净(完全),使用干净的容器和纯净水泡发;现吃现泡(缩短泡发时间),避免剩余。用木(银)耳拌凉菜,必须要用开水对其完全焯熟之后才可凉拌食用。

一旦发生中毒,该如何处理?

如果吃了上述的某一种食物发生了“疑似食物中毒事件”,首先应该立即停止食用该类别食物,然后对中毒者立即催吐,排出胃中的内容物,减少伤害;接下来应抓紧送医治疗。

唯有科学预防和施救,才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相关词

推荐阅读